 
            
	  当电动汽车成为全世界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却正遭遇一场隐秘的破坏。在欧美多国,充电桩电缆盗窃事件呈爆炸式增长:3年前,美国第二大快充运营商Electrify America每6个月才发生一起充电桩电缆盗窃案,而今激增至每个月平均失窃案达到两位数;过去一年来,英国最大超快速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商InstaVolt已经有超600根充电桩电缆被盗;在德国,单日甚至有70座充电站因电缆被盗陷入停摆。
 
	  据悉,由于这些充电桩电缆里含有价值不菲的铜,因此成为金属盗窃者的主要目标。在欧洲,过去几年来,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盗窃案件激增,尤其是在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密集的国家。据报道,许多盗窃案件背后都有犯罪集团参与,他们针对公共和私人充电站点下手,多会在夜间或监控薄弱的地点作案。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飙升,使得充电桩电缆成为更多不法分子的目标。这场由铜价驱动的盗窃潮,不仅重创了充电网络运营,更给全球电动汽车转型蒙上阴影。
 
	  事实上,充电桩电缆盗窃的泛滥,本质是经济利益、技术缺陷与监管滞后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铜价飙升无疑是最核心的“催化剂”。
 
	  铜需求很多时候来源于电力设施,电线、光缆、电池等。近两年,全球掀起AI和新能源的浪潮,释放了更多新需求。据统计,一辆纯电动汽车对铜的消耗量高达60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3~4倍。此外,铜线还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风力发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设施,在数据中心的输电网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材料。高盛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铜是未来的新石油。”
 
	  国际铜价的持续高位运行构成了盗窃的直接经济诱因。2024年5月底,国际铜价达到每磅(约合0.454千克)近5.2美元(目前1美元约合人民币7.1233元)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5年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涨幅超过35%,一度站上每吨11100美元的高位。铜产量的锐减也为其价格提供了支撑。今年9月,全球第二大铜矿——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铜矿因发生泥石流事故而停产,对全球铜市影响巨大。
 
	  相关数据表明,金属价格与盗窃行为存在明确正相关,铜价每上涨10%,相关盗窃案通常上升约20%。对窃贼而言,这种收益极具诱惑:在美国,每条含铜电缆可在废品站卖15至20美元,盗窃20条即可获利约400美元;在德国,单根电缆所含铜材价值约40欧元(目前1欧元约合人民币8.2633元)。虽单次收益有限,但积少成多的模式让犯罪分子趋之若鹜。不只是充电桩电缆,铁路电缆也成为“铜耗子”的目标。今年6月,位于法国里尔附近的“欧洲之星”高铁线路遭遇严重电缆盗窃案件。盗贼一夜之间盗走600米铜质电缆,导致线路运营出现严重延误,部分车次被取消。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充电桩电缆多为纯铜芯且防护薄弱,窃贼只需携带螺栓剪等简易工具,几秒之内就可以完成剪切盗窃。而且,充电桩的开放式设计使电缆暴露在外,缺乏有效的物理防护,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此外,监管与追溯体系的不完善加剧了盗窃蔓延。废品回收市场的监管漏洞为赃物变现提供了便利,铜材作为通用工业原料,一旦剥离电缆外皮便难以溯源,不像电子科技类产品那样能够最终靠序列号追踪。同时,欧美部分地区充电桩多分布在郊区休息站、空旷停车场等监控薄弱区域,警方出警响应滞后。
 
	  不过,并非所有充电桩电缆被剪都是由经济利益驱动,也有少数案例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蓄意破坏。德国最大充电网络运营商恩布瓦在其官网上表示,少数案件中犯罪分子仅将电缆剪断,但并未拿走。外界猜测,这有很大的可能是电动汽车的极端反对者所为。另外,自去年以来,特斯拉在美国的充电桩电缆也频繁被盗、被破坏,除了经济动机,很多人这么做也还是为了表达对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政治立场的不满。
 
	  在德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电缆盗窃和蓄意破坏行为呈上涨的趋势。恩布瓦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其130多个快充站点共发生900多起电缆盗窃事件。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电缆被盗后的维修费用平均每次为3500欧元。”作为德国最大的快充网络运营商,该公司表示,2025年慢慢的变成了德国充电桩电缆盗窃问题最为严重的一年,不法分子反复对含有铜材质的充电电缆实施剪断盗走的犯罪行为。
 
	  从经济角度来看,每根电缆所含的铜材,若按目前的正常工业原料价值计算约为40欧元。但窃贼将盗取的电缆拆解后当作废铜售卖,最终获得的钱款往往只是零头而已,相当于用非法手段“贱卖”了高价值资源。而对于充电运营商而言,每一次电缆被盗无异于是一场“小型危机”,其不仅要付出高昂的维修成本,而且还需耗费约两周时间才能让充电桩恢复运营。在这段“停摆期”内,不仅运营商的正常营收会直接受损,更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充电桩电缆盗窃看似是局部治安问题,实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社会成本远超直接经济损失。
 
	  在美国,更换一条被盗电缆需花费约1000美元,是窃贼销赃收益的50倍以上;丹麦的更换成本更高达2.5万丹麦克朗(目前1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1062元),而其中铜材仅值300克朗。综合看来,更换一条高压电缆的成本在500~3500欧元之间,如果计入人工费用和停机时间,每次事故的总成本往往会超过5000欧元。对于管理着数百或数千个站点网络的大型运营商而言,这会导致大量的经常性支出。当前,欧美主流充电网络运营商均面临着巨大的运维压力。长久来看,经营成本的飙升可能会引起充电桩服务价格持续上涨,最终由消费者埋单。
 
	  更严重的是,电缆被剪导致充电桩无法运行,不仅会让电动汽车用户感到沮丧,还会削弱民众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信心。2024年5月,美国休斯敦蒙特罗斯区一个特斯拉充电站的18根高压电缆全部被盗,导致5分钟内就有10辆待充电汽车失望离去。在德国某些地区,充电桩的修复进度跟不上受损速度,导致大量充电桩一直处在“瘫痪”状态,引发车主群体广泛不满。
 
	  电缆盗窃案件频发,慢慢的变成了欧美充电桩损坏率高企的原因之一,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恶化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意愿。
 
	  面对日益严峻的盗窃危机,欧美国家正从技术防护、制度监管、市场规范等多重维度探索解决方案,构建全方位的防盗体系。
 
	  技术升级成为应对盗窃的第一道“防线月,美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商ChargePoint推出了新型“防剪电缆”和智能报警系统,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充电桩电缆盗窃问题。其中,“防剪电缆”通过在铜芯外添加钢材增强抗剪切能力,经测试可明显地增加剪断所需的时间及提高工具成本。在软件领域,该公司推出的ChargePoint Protect智能系统可实时预警,一旦检测到电缆破坏便立即触发警报,并向运营商发送短信与邮件通知。此外,部分运营商还在充电桩加装高清夜视监控、振动传感器等设备,结合AI算法实现异常行为自动识别。
 
	  充电桩频遭破坏,也是近年来一直困扰特斯拉的难题。为此,特斯拉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据外国媒体报道,今年2月,特斯拉开始在美国西雅图等地区的超充桩电缆部署新型防护方案:首先用抗切割材料对充电线缆进行包裹,提升物理防护能力;其次在防护层内侧配置染料与墨水喷射装置。一旦有人使用工具对电缆实施切割破坏,内置的染料与墨水会立即喷射,精准附着在作案工具表面。这些带有标识的残留物,能为警方后续锁定破坏者、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提供关键线索,从而有效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另外,美国部分州正在推动立法加重处罚,将充电桩电缆纳入“关键基础设施物资”范畴,对盗窃行为处以更高金额罚款与更长刑期。与此同时,警方与运营商的合作也在深化,运营商通过共享监控数据协助警方锁定嫌疑人,以提高破案率。针对赃物变现漏洞,欧盟正推动建立废铜回收溯源系统,要求回收企业登记货物来源信息并验证合法性。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充电桩将成为与电网同等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这场电缆盗窃危机既是挑战,也是完善基础设施安全体系的契机。当防护技术更成熟、监管网络更严密、协作机制更健全时,充电桩必将摆脱“铜耗子”的困扰,真正成为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可靠基石。